室內設計對許多人來說,是一件令人期待又很有壓力的事(通常只有一次機會),特別是提到預算規劃時,總會讓人有種頭痛的感覺。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,實現理想的空間?這邊分享一下我們的看法。
首先,我們需要先弄清楚設計的範圍和需求。是要全面翻修整個房子,還是僅針對幾個空間進行改造?這將決定預算的大方向。此外,不同的需求對預算的影響也各不相同。例如,需要訂製家具或選用高級建材時,費用自然會有所提升。最好的方法是列出哪些項目是必須的,哪些可以彈性調整,將資源集中投入在最重要的部分。
接下來,設定一個合理的總預算並分配比例。一般來說,室內設計的費用大約是房價的 10% 到 20%。假設房子的價值為新台幣 2000 萬元,那麼設計和裝修的預算可以設定在 200 萬到 400 萬之間。不過,這並非固定規則,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。此外,也是有人會再將預算,更進一步地細分,例如,讓設計費占總預算的 10%、建材費用占 50%、施工費用占 30%,並預留 10% 作為預備金等。這可以幫助你檢視各項開銷的合理性。
挑選設計師或設計公司時,不僅需要考量他們的作品風格是否符合自身需求,費用範圍和細項也應提前討論清楚。特別是設計費是否包含 3D 渲染圖,是否包含監工等服務,這些細節若忽略,可能會帶來意外的額外開銷,影響整體計畫。
建材和家具的選擇,則是另一個需要關注的環節。建材,通常是預算中最大的一部分,因此需要分清哪些地方應選用高品質的材料(例如廚房、浴室的防水材),哪些地方則可以考慮價格較為親民的選項。家具方面,可以結合訂製與現成品,既能滿足實用需求,也能控制成本。
即使規劃再周密,施工過程中仍有可能遇到突發情況,例如材料價格上漲或管線需要臨時調整。因此,建議在預算中預留 10% 到 15% 的彈性金額,以便在需要時能夠應對。
如果預算較為緊張,分階段施工是一種實用的方式。可以先完成主要空間,例如客廳或臥室,而其他次要空間如陽台或書房,則留到資源更充裕時再進行處理。這樣不僅靈活,還能減輕一次性支付的壓力。
最後,在簽約前務必要仔細核對報價單的每一項目,確保所有費用都清楚列出。例如,拆除舊裝潢的費用是否包含?水電改造是否計入範圍?水電迴路數量的計算是否正確?如果有任何不明確之處,務必要提前溝通,才能避免後續可能發生的任何爭議。
整體來說,室內設計的預算規劃,雖然有些複雜,但只要清楚理解自身的需求,明確傳達給設計師,至於如何執行,可以交由設計師的專業。在尋找室內設計公司時,請特別留意室內設計公司在溝通設計需求時候的方式,他們是重視自己的作品,還是重視客戶的需求。因為,有些好看的設計,拍照起來很好看,但其實對客戶來說並不實用。如果客戶自己犧牲未來的生活實用性,換取設計公司美麗的作品集,那麼就不好了。